欢迎访问山东亿大利饲料厂官网网站 !

东北玉米收购大减意味着什么?收储制度改革面临关键考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17/05/01 08:30:05     来源:www.ydlsl.com关闭分    享: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发改委”)、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唐珂说,从目前情况看,东北玉米市场购销平稳有序,初步形成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机制,激活了加工、流通、贸易等产业链各环节,改革取得了成效。近期农业部正在组织专家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行系统评估。

而今年中国将继续深化收储制度改革。发改委3月23日消息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有关部署,2017年中国将坚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主体多元的改革方向,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实施和完善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同时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副司长罗守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表示,东北三省一区均已建立玉米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增强银行放贷信心和贷款投放力度,帮助地方粮食企业增信和提高抗风险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粮食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了粮食调运协调机制,铁路部门在加大东北运力调度倾斜的基础上,优先保证东北玉米外运。

改革走到关键节点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告诉经济观察报,面对玉米收储制度等农产品结构性改革,从中国要稳定粮食生产、供给的角度来说,应该把握最低的安全线。所以,农业部和发改委一直在编写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两区建设,这是为保证粮食供给的打底线措施。这意味着,中国的相关政策已经在行动了。

4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还不牢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用地矛盾不断凸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仍然艰巨。

《意见》在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统称“两区”)方面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10.58亿亩“两区”地块的划定任务,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其中6亿亩用于稻麦生产;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38亿亩(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叠8000万亩)。

前述人士透露,这是农产品结构性改革最大的一个动作。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基本的口粮、战略供给,稳定10.58亿亩的一个大头,其他8亿亩根据市场需求来自我调整。10亿亩的面积已经划定,具体的区域和面积已经细化到各省,再由各省在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再具体分配。这意味着中国及开展市场化改革,又设定了“保稳定”的底线。

王秀东向经济观察报分析称,收储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在目前玉米价格水平下,怎样给农民支持,让农民能稳定生产,利益不受到损失。但是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必然的,不可能让玉米价格一直涨下去。为了稳定市场、稳定生产,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对玉米采取临时储备制度。2012左右粮食产量达到了6亿吨,应该进行调整时没有做出调整,这就造成短期政策的长期化。2013年粮食生产出现问题后,2014年开始出台补贴等政策鼓励生产,到2015年粮食生产达到一个高峰。现在种植收入下降,农业部重点向推动的就是在粮食主产区推动养殖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粮食生产本地消化。

   亿大利饲料厂 

全国招聘服务电话:0539-8207666

客户服务电话:0539-8079998

传            真:0539-8079799 

营销部地址: 山东省临沂市通达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