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阶段猪主要是生长发育,一般来说,小猪长骨、中猪长皮、大猪长肉、肥猪长膘,因此一定要控制各种可控制因素,给猪群提供一个干燥、舒适、温度适宜的生长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发育的遗传潜力,减少或消灭疾病,降低死亡淘汰率,获得最佳增重。
(1)驱虫、洗胃、健胃:将育肥的小猪饲养观察3~5天,没发现什么病情即可进行驱虫。驱虫可用左旋咪唑、伊维菌素或敌百
虫等。早晨空腹时,将驱虫药研碎拌料一次授服。一般驱虫后第三天,用小苏打片于早晨拌入饲料内喂服,以清理胃肠。驱虫后的第五天,用大黄苏打片,研碎分3顿拌入饲料内喂服,以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并可清除驱虫药和洗胃药可能引起的副作用。驱虫洗胃健胃2个月后,再重复一次。
(2)环境控制:
①温度和湿度: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是育肥猪主要环境的的决定因素,直接影响其增重速度。不同阶段的猪对温度要求是不一样的。体重II -45千克的猪,最适温度是21℃:45- 100千克的猪,最适温度为18℃;135 - 160千克的猪,最适温度为16℃。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湿度大小对增重的影响较小,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左右。
②光照:光照对内猪的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影响,育肥舍光线只要不影响猪的采食和便于管理操作即可。光照不宜过强,过强的光照可使日增重降低,胴体较瘦。
③通风:猪舍内要经常通风,以驱除灰尘、臭气、氨味,保持空气新鲜。现代化高密度饲养的肉猪和封闭式猪舍,一年四季都需要通风换气。但要注意解决好通风换气与保温这一矛盾。应及时处理粪尿和脏物。
④圈养密度:圈养密度直接影响肉猪群居行为,一般密度越大,对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影响越严重。密度大时,圈内局部气温升高,致使猪的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可能积累亚临床性疾病,猪的健康状况下降;猪间冲突增加,强夺弱食,群居环境变劣。一般情况下,每头生长育肥猪占o.s - l.Om2,小猪阶段每头占0.3 - O.5m2,中猪阶段每头占0.6 - 0.7m2。
猪群规模以每群IO - 20头为佳,即每一窝或两窝仔猪放于一栏内肥育。在舍内饲养、圈外排粪的饲养方式下,以每群40 -50
头为宜。
⑤减少噪声污染,保障猪的采食、休息和正常增重。
(3)定时定量:喂以全价配合亿大利奶粉饲料喂猪要规定一定的次数、时间和数量,使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得饱,睡得好,长得快。一般在饲喂前期每天喂5~6顿,在后期每天喂3-4顿。每次喂食时间的间隔应大致相同,每天的最后一顿要安排在晚上9时左右。每顿喂量要基本保持均衡,可喂九成饱,以使猪养成良好的食欲。饲喂时,应喂生料,这样既能保证饲料 养成分不损失,又能节省人工和燃料。在吃完食之后,要给猪喝足水。冬、春季要供给温水。
(4)注意防病,适时出栏:在进猪之前,圈舍应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准备育肥的幼猪应做好各种疫苗接种。在育肥期要注意环境卫生,制定严密的防病措施,为育肥猪创造舒适的气候环境,确保育肥猪健康无病。
猪的一生是前期长肉,后期长膘。生长育肥猪达到一定年龄后,随着体重增长,料肉比逐渐增大,瘦肉率逐渐降低。因此,存栏时间不宜过长,出栏体重不宜过大。出栏时期应安排在6-7月龄,体重90 - 110千克为宜。